最近,一家公司的募资改道补流行为获得股东大会通过,其募资节余的3.15亿元资金将全额用于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此前,该公司已将1.5亿元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因此,用于补流的募资总额达4.65亿元,占其当年募资净额9.61亿元的48.39%。
尽管该募资改道补流行为程序合规合法,但不少投资者仍感到不满,甚至认为该公司当初的募投项目存在欺骗性。
实际上,该公司的募投项目确实令人失望。其主项目计划投资7.3亿元,预计全面投产后每年新增净利1.59亿元,当时推出该项目是为了“抢占代糖风口”。然而,该项目主体工程虽在2024年底完成转固,但至今尚未投产,无产量、无销量、无效益。另一个项目计划投资2.38亿元,但目前仅投入7800万元,项目进度仅为33%。
如今,根据该公司股东大会通过的《关于缩减部分募集资金投资规模、结项募投项目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提案》,两个募投项目或缩减投资,或结项,节余募资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显然,募投项目何时能产生效益已背离了当初募资时的规划,投资者因此感觉上当受骗也在情理之中。
应该说,上市公司募资改道的情况非常普遍。一方面,市场变化导致部分募投项目失去市场,继续推进只会增加公司损失,因此只能叫停项目,将募资改道。另一方面,有的公司募投项目本就胡编乱造,目的只是圈钱,待募资到位后,再将项目作废,把募资掌握在自己手中,随意支配,甚至改道为永久补充流动资金,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当然,有些公司提出的募投项目,可能只是出于一时冲动或为了蹭市场热点。但当市场或决策者冷静下来后,又觉得不妥,于是选择更改募投项目。毕竟,这种冲动和蹭热点的后果往往由投资者买单,而非公司自身。因此,一些上市公司在设计募投项目时本身就比较草率。
正因如此,监管部门有必要加强对上市公司募资改道行为,尤其是募资改道补流行为的监管。不能因为募资改道程序合规、经过股东大会通过,就对其掉以轻心。因为在募资改道问题上,确实存在部分上市公司当初设计募投项目时非常草率,甚至有些项目本就是为了圈钱而设。所以,加强募资改道的监管十分必要。
首先,监管部门应审查上市公司提出的募投项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如果发现募投项目存在不慎重或圈钱行为,应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主要责任人应终身市场禁入。
其次,对于原募集资金的处理,优先考虑投入新的合适项目。若无新项目而需补充流动资金,补充比例不得超过原募资金额的30%,超出部分全部用于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并注销。
此外,对于草率提出募投项目或以圈钱为目的的公司,自最后一次变更募资用途之日起,5年内不得再向市场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作者系财经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