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拓展空间规模,优化产业布局,我单位拟对《上饶高新区产业空间优化提升规划项目》进行公开询价,诚邀相关符合条件的单位对本项目进行合理报价。
一、询价项目名称及需求:
项目名称:上饶高新区产业空间优化提升规划项目
采购需求:详见附件清单
二、报价要求:
1、报价应包含《上饶高新区产业空间优化提升规划项目》技术编制费、人员工资、税费、保险、管理及服务等一切直接与间接费用及利润的总和。
2、本次询价不产生项目中标供应商,各供应商报价仅作为后期正式招标的价格参考。
三、报价单位需符合的条件及需提交的资料:
(一)报价单位需符合的条件
1、具有独立法人或其他组织;
2、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3、具有依法缴纳税收的良好记录;
4、具有依法缴纳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5、具备有效期内的城乡规划编制甲级资质证书;
6、具有较为丰富的工业园区详细规划编制经验;
7、项目负责人需具有国家注册城市(乡)规划师证书,且具备城市(乡)规划师高级或正高级职称。
(二)报价单位需提供的资料(提供复印件加盖公章)
1、营业执照副本;
2、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证明材料;
3、具有依法缴纳税收的良好记录证明材料;
4、具有依法缴纳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证明材料;
5、具备有效期内的城乡规划编制甲级资质证书复印件;
6、具有工业园区详细规划编制类似业绩材料(合同首末页复印件);
7、项目负责人注册城市(乡)规划师证书及职称证明材料;
8、报价清单电子文档。
四、报价资料接收截止时间及方式:
请在2025年10月30日17:30前将纸质报价材料密封递交至我单位或发送扫描件至电子邮箱。
五、联系方式:
采购人:广丰经济开发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地 址:上饶市广丰区西坛路金色家园东北侧约50米
邮 箱:43674640@qq.com
询价联系方式:祝先生0793-2625979/15879321357
监督人员:上饶高新区纪工委委员张岩15979331632
2025年10月24日
上饶高新区产业空间优化提升规划项目具体工作内容及要求:
1、制定上饶高新区产业提升及产业招商地图方案
产业底数摸排。摸清上饶高新区各类现状底数,如集聚层面包含各类产业的分布、空间集聚度等,摸清企业的权属和更新意愿;绩效层面包含单位面积产出强度、经济贡献占比等;分布层面包含建成区、增量及存量的可开发用地、标准厂房、闲置土地、开发边界的面积及分布等。
分析产业链体系和产业布局规律。基于企业数据与GIS空间分析平台,聚焦广丰区的电子信息、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材料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根据产业链、供应链联系度量化分析,诊断园区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空间的集聚度,识别核心企业与配套服务设施空间的匹配度,分析园区功能混杂等现状布局问题。同时分析各产业链的空间分布规律,针对性的提出广丰各产业链的布局优化方向。
明确高新区产业空间布局。结合上饶高新区现状产业空间底数的详细摸排、对产业现状布局的分析以及各产业链的规律分析,结合增量地块和存量更新空间,对产业布局进行精细化谋划,制定上饶高新区的产业空间统筹方案。按产业链引导强关联企业就近布局,缩短供应链,确保上下游企业在适宜半径内集聚,对标准化厂房提出复合化使用方案;预留弹性空间,为未来强链补链项目及创新型企业预留发展用地,确保产业链动态升级的空间承载力。
提出高新区重点产业地块指引。针对增量空间,提出产业方向及建设指引。聚焦主导产业链聚集区,明确增量空间的产业类型,优先保障强链补链项目落地,供地同步匹配技术创新载体及专业配套功能,设定差异化准入标准强化产业导向。针对存量空间,依据产权情况提出产业方向及更新路径。建立动态评估机制,根据企业协同效能与用地绩效实施弹性管控,确保土地资源精准适配产业链升级需求。
提出高新区重点产业空间、重点交通廊道周边的风貌指引。对高新区重点地区、重要节点、重要交通廊道两侧的景观风貌提出指引,重点聚焦建筑高度、建筑色彩,打造优美和谐的天际线,优化重点入口节点的景观风貌。
提出高新区产业招商地图。通过融合工商注册、专利合作、供应链信息等数据源,建立包含产业匹配度、区域适配性、企业中心性等维度的企业评估模型。建立动态推荐机制,形成分批次、分层级、分领域的靶向企业清单,以智能化推荐与本地产业链发展契合的高适配度企业。
2、编制稼轩大道沿线土地详细规划
合理确定稼轩大道沿线土地规模,确保土地规模可腾挪、可利用。完成新增地块的详细规划编制,用地规模约1平方公里。工作内容包括:依据指南规范明确地块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高度等核心控制指标,完善配套设施布局,落实相关管控要求,形成法定规划成果,作为实施管理的依据。
3、稼轩大道以南详细规划修编及存量地块的更新路径设计
基于产业提升及产业招商地图方案,对原控规区域进行详细规划修编,用地规模约7.6平方公里。对于存量空间,摸清权利人自身更新意向、地块基础条件和对周边影响情况,明确更新后的产业方向。实施分类活化策略,如核心企业周边低效用地优先腾退,定向用于供应链配套环节扩容;零散地块整合升级为专业化配套园区;连片闲置区改造为共享制造基地,植入标准化生产功能。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