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集央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三部门就“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举行新闻发布会。央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证监会主席吴清介绍了相关政策措施。
此时召集三部门举行发布会有一定背景。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复杂多变,需适时调整政策稳定市场预期;央行副行长邹澜4月28日曾表示将根据形势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此次发布会上央行公布了三类十项货币政策措施,释放稳市场信号。市场对降准降息高度关注,多位经济学家认为二季度“适时降准降息”时机成熟,可提前落地对冲外需放缓影响,这回应了社会关切。
此次新闻发布会释放了哪些政策新意?首先,体现在货币政策全方位发力。央行将数量型、价格型和结构型政策工具全面运用: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从5%调降至0%;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7天逆回购利率从1.5%降至1.4%,预计带动LPR同步下行0.1个百分点。同时实施结构性精准调控:下调各类专项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至1.5%;PSL利率从2.25%降至2%;增加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至8000亿元;首次对汽车金融公司等实施准备金率归零调整;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通过多方联合增信降低科创企业发债成本。
其次,推动工具创新与整合,产生货币政策协同效应。整合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与股票回购增值再贷款两项工具,合并后额度提升至8000亿元,增强资本市场流动性支持效率;新增3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持续支持“两新”政策实施,首次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叠加既有额度后总规模达8000亿元,引导商业银行继续加大对服务消费与养老的信贷支持。
再次,民生与消费领域扩容,进一步增强全社会预期信心。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增加3000亿元,与利率调降形成“量价协同”,扩大对小微、涉农企业的覆盖面;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五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由2.85%降至2.6%,降低首套房购房成本,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
最后,多部门协同发力,形成货币政策全力。政策发布会由三部门高层联合出席,明确央行、金融监管总局及证监会的分工协作,有利强化逆周期调节的统筹性。
此次三部门发布的金融货币政策将对市场产生以下影响:
一是流动性与资金成本将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金融支持稳市场、稳预期的能力。通过降准等数量型政策工具,释放更多中长期流动性,有利于保持市场资金面充裕,缓解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融资压力;同时,政策将进一步引导社会融资成本降低,例如下调政策利率和结构性工具利率(如公积金贷款利率),直接减轻企业和居民的债务负担,刺激投资与消费需求。
二是金融市场信心将得到提振,货币政策预期引导作用进一步强化。发布会明确强调“逆周期调节”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释放出积极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对经济回升的预期,增强社会各界对中国经济企稳的信心。同时,这也有利于增强市场韧性。尽管4月面临外部冲击,但国内股市、债市和汇率表现稳健,如上证指数企稳、国债收益率稳定、人民币汇率回升至7.2左右,政策组合将进一步巩固市场的抗风险能力。
三是结构性支持重点领域,货币政策的针对性效应将进一步显现。结构性工具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普惠金融和消费领域,推动相关产业板块成为市场热点,增强全民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同时,信贷结构也将得到进一步优化。一季度数据显示,普惠小微、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快于整体,政策延续将强化信贷资源向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倾斜的趋势。
四是汇率与跨境资本流动将保持稳定,为中国经济企稳营造有利的金融环境。在政策支持下,人民币汇率将保持双向波动,跨境资本流动趋于均衡,减轻短期投机性资本流动对市场的扰动,汇率稳定性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是资本市场预期向好,股市交易活跃度将得到维持。一季度股市交易活跃、指数平稳,如上证指数在3300点左右,政策组合可能进一步吸引增量资金入市。同时,债市自我修复能力也将得到强化。在经济信心回升背景下,债券市场估值将逐步回归合理区间,利率波动风险可控。
(作者系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