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招采通
全国 [切换]

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的精神传承,以榜样之光照亮文明之路

江苏省 公开招标 2025年05月09日
信息中“***”为隐藏内容,仅对招采通会员用户开放,微信扫描右侧小程序码查看内容详情

石胜兰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在生命的征途中,总有一些人以非凡的勇气和毅力突破身体的桎梏,在岁月的淬炼中打磨出超越平凡的生命之光,用生命书写传奇。

近期,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即将召开,这不仅是对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果的检阅,更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时代弘扬。根据中国残联官网公示的拟表彰名单来看,全国拟表彰自强模范200名、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200个、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60名。这既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承诺。

时光的车轮从未停歇,残疾人自强和助残的事迹层出不穷。

据记者了解,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每五年举办一次,是我国给予残疾人事业战线突出贡献者及集体的最高褒奖。自1991年设立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六次,其间,涌现出一大批残疾人自强模范、助残先进集体‌及个人。

这六次表彰大会见证了中国残疾人事业从“生存保障”到“全面发展”的跨越,让8500万残疾人真正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参与者、贡献者、共享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从“羡慕榜样”到“成为榜样”

全国自强模范是残疾人用行动证明“身体的局限从不是人生的边界”,这些榜样用生命书写的奋斗史诗,犹如灯塔照亮了8500万残疾人的追梦之路,更凝聚起全社会扶残助残的磅礴力量。

对于残疾人个体而言,荣誉对他们的激励,是一种“看见的力量”,带来的成就感不仅是社会的认可,更是人生新的起点。

“在没有获得全国自强模范之前,我只是独自一人默默地在困境中埋头咬牙坚持,那时候,我住的地方很偏僻,出行也不方便,有好多梦想在心里,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实现。获得全国自强模范之后,我的工作生活有了全新的改变,残联帮我建立了培训基地,让我有了稳定的场地为残疾人兄弟姐妹们进行刺绣培训,让非遗刺绣有了传承,给我和学生们的刺绣作品有了展示的地方。”39岁的石胜兰,来自重庆市奉节县,是一位高位截瘫的“绣娘”,作为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中的一员,她接受了《华夏时报》记者的采访,石胜兰告诉记者,获奖后的她更加自信,与社会直接接触和参与互动的机会更多了,如今,石胜兰带着非遗刺绣走向全国各类的展会,到处宣传非遗刺绣和家乡的文化,同时,让更多人看到残疾人的乐观、坚持与热爱。

对于石胜兰而言,这份荣誉不仅是一份嘉奖,更是穿透她困境的精神火炬,就在4月份,石胜兰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

杨淑亭与女工们在一起

全国自强模范的群英谱,展现了新时代残疾人事业的多元维度。扫雷英雄杜富国在排雷时用血肉之躯保护战友,失去双眼双手后仍坚持康复训练,用实际行动诠释“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气概;湖南麻阳的刘华勇失去双臂,却用双脚敲开命运之门,带动千名残疾人就业,将麻阳冰糖橙卖向全国,将“身残志坚”转化为“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载誉无数的湖南苗族姑娘杨淑亭,在轮椅上实现创业,如今,产品远销东南亚、南美、欧美、中东、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外贸出口额逐年攀升。几年间,公司不仅自身发展壮大,还带动了众多残疾人实现就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些榜样的故事,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他们用伤疤作为勋章,以经历作为教材,让残疾人伙伴们看到“另一种活法”的可能性,同时,展现了残疾人在脱贫攻坚、科技创新、公益服务等领域的卓越贡献。

当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从“羡慕榜样”到“成为榜样”,整个群体便完成了从“被定义”到“自我定义”的蜕变。

无论残疾还是健全,生命都能绽放光彩,关键是要为自己找到人生的支点。自强模范的榜样力量,无疑为残疾人锚定了这个支点的坐标,让每个生命都能在属于自己的坐标系上,画出璀璨的人生轨迹。

成为撬动助残力量的

“杠杆支点”

自强不息、顽强不屈、奋发进取、追梦圆梦是残疾人奋斗精神的最好诠释,而他们的前进之路,同样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帮助。对于助残力量的表彰,不仅是传递善意的“扩音器”,更是撬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杠杆”。它通过重塑社会认知、激活资源网络、强化权益保障等多重路径,推动残疾人从“被帮助者”向“平等参与者”转变,进而构建更具包容性的社会生态。

五年前,在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的昊腾残疾人双创园荣膺“残疾人之家”,负责人贾茹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那是我终生难忘的荣耀。唯感荣誉愈大,责任愈重。”贾茹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回忆道。

据记者了解,2018年,双创园正式投入使用,园区帮助100多名残疾人直接就业,开设“巧手坊”带动全县4000多人实现居家致富。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残疾人在这里真正实现了从精神上站起来,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获奖后的“双创园”更是把产业发展作为增加残疾人就业的重要抓手,集中各种资源,积极打造电商直播基地。比如,与快手科技合作,在河北省开展AI女娲数字人直播电商赋能残疾人就业的相关帮扶工作。

贾茹(中)在“双创园”与在园区就业的残疾人朋友们在一起

贾茹告诉记者,AI女娲数字人完全超越了人的直播极限,可以实现72小时联播,这种新型帮扶模式降低了从事新媒体直播电商的门槛,不仅弥补了残疾人的身体缺陷,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让更多的残疾人有机会从事新业态新媒体领域的工作,让残疾人在工作中感受到了平等与尊重,增强了自信心和归属感。同时,“双创园”AI数字电商运营团队在北京快手科技的支持帮助下,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地学习、培训、研究、带动,总结出了一套针对AI女娲数字人“双创园”的“打法”,从起初每个账号日盈利30元,再到60元,再到现在的100多元,“双创园”有了自己的“打法”技巧和经验。

以龙洞村为例,村委会投资购买电脑30台及数字人运营培训费用,在本村聘请30名残疾人和留守妇女负责AI数字人直播带货和手工业加工。按每台电脑每月1200至2000元的纯利润计算,仅AI直播一项每月可获利3.6万—6万元。

未来,“双创园”AI数字电商直播项目,计划在行唐县各村设立乡村振兴AI数字化电商基地,由村委会成员带头,组建“村干部+驻村队员+村民”电商队伍;创建村播示范品牌,打造“AI村支书”,并通过“AI村支书”开启直播带货及政策宣讲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实施村支书“村播”带货计划;打造百名“AI村支书”,探索构建“村集体+企业+农户”经营模式,致力培养乡村致富带头人;打造成当地直播事业的“开拓人”,助农增收的“引路人”和乡村宣传的“代言人”;积极践行“村民当主播、手机变农具、直播变农活、流量变农资”的强村富民新路径,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站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开局的历史节点,即将揭晓的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承载着特殊的时代使命,作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标杆”与“灯塔”,其榜样作用远超个体或组织本身,通过精神引领、实践示范、资源链接等多重路径,形成“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辐射效应。这种作用既作用于残疾人内部,激发自我发展的信心与动力,也影响社会各界,推动助残共识转化为行动合力。

“助残”已不再是口号,正在融入城市建筑的斜坡、课堂上的手语翻译、职场中的包容机制……残疾人事业也正在从“政策驱动”走向“文化自觉”,并向着“残健共融”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迈进。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立方招采通全国招标网 全国政府采购网 全国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北京招采网
天津招采网
河北招采网
山西招采网
内蒙古招采网
辽宁招采网
吉林招采网
黑龙江招采网
上海招采网
江苏招采网
浙江招采网
安徽招采网
福建招采网
江西招采网
山东招采网
河南招采网
湖北招采网
湖南招采网
广东招采网
广西招采网
海南招采网
重庆招采网
四川招采网
贵州招采网
云南招采网
西藏招采网
陕西招采网
甘肃招采网
青海招采网
宁夏招采网
新疆招采网
台湾招采网
香港招采网
澳门招采网
微信扫一扫
使用招采通小程序,随时随地查看最新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