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近日迎来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标志性事件:人工智能芯片企业寒武纪总市值超越贵州茅台,跃居A股首位。这一市值更替,不仅是市场排序的简单调整,更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深刻变革的生动写照,标志着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历史性跨越。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新时代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能转换的清晰轨迹,彰显了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传递出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
长期以来,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消费类龙头企业,凭借其强大的品牌溢价、稳定的现金流和深厚的市场基础,成为资本市场的“压舱石”与“定海神针”。这既体现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内需潜力和消费升级趋势,也在特定历史阶段反映出经济增长对传统模式的路径依赖。然而,时代在变,形势也在变。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重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严峻,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瓶颈。
在此背景下,寒武纪的崛起具有典型意义。这家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孵化而出的企业,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从早期提供IP授权,到被迫独立发展,再到构建“云边端一体”的全栈AI芯片产品体系,寒武纪的每一步都充满挑战。唯有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寒武纪的发展历程,正是我国广大科技企业迎难而上、奋勇攻关的缩影。
寒武纪的成功,绝非企业单打独斗的结果,而是我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与市场机制活力有机结合的产物。一方面,国家通过“大基金”等战略引导,集中优势资源支持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破解“市场失灵”难题;科创板的设立,为尚未盈利的硬科技企业提供了畅通的融资渠道;地方政府引导基金、产业资本的深度参与,形成了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另一方面,风险投资的理念也在深刻转变。过去追逐“模式复制”“流量变现”的资本,正加速向“硬核技术”“长期价值”聚焦。从天使轮到IPO,资本耐心陪伴企业穿越研发长周期,体现了“耐心资本”对国家战略的深刻认同。这种“国家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协同创新模式,有效降低了技术创新的交易成本,加快了从“0到1”的原始突破到“1到N”的产业化进程,展现出我国制度在应对复杂挑战时的“适应性效率”。
更值得欣喜的是,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丰富的人才储备,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广阔舞台。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海量算力需求,为国产AI芯片提供了宝贵的迭代空间和应用场景。寒武纪的芯片已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智能驾驶、云计算等领域,并在真实场景中不断优化升级。这种“以应用促研发、以市场育技术”的良性循环,正在加速缩短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距离,形成强大的正向反馈。
同时,我国庞大的工程师红利和日益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从高校科研院所到企业研发中心,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正在形成,他们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最宝贵财富。
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登顶市值榜首并不等于技术领跑全球。芯片产业仍是长周期、高投入、高风险的领域,实现全面自主可控仍需久久为功。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的高估值,既是激励,也是鞭策。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以寒武纪为代表的一批科技企业仍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更多底层技术和核心工艺,提升产品性能与可靠性,才能将市值优势转化为真正的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和国际竞争力。(作者系财经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