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年报及2025年半年报的披露完毕,上市公司2024年度的相关资料也被相关机构陆续整理出来。比如,最近笔者看到某网站平台推出的《2024年度A股独董数据报告》,该报告对于投资者乃至管理层全面了解独立董事的现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投资者非常关注的独立董事的年龄结构问题,上述独董数据报告显示,在A股上万名独董中,年龄最小的只有30岁,而年龄最大的达到了95岁。其中,年龄在60岁至69岁之间的独董超过3500人,65岁以上的超过2000人,80岁以上的有23人。有的上市公司聘请了两位80岁以上的独立董事,同时还有多位80岁以上的独立董事在两家甚至三家上市公司出任独立董事一职,其中一人多职的独立董事年龄最大者达到了87岁。
独立董事需要担责,一旦上市公司出现问题,未履行职责的独立董事将为此付出代价。虽然有的公司给予独董的薪酬较高,但一旦被追责,往往是得不偿失。比如,2024年12月,河北证监局对一家公司的独立董事处罚50万元,而该独董2022年至2024年的收入累计仅19.33万元,这意味着其3年下来还要倒赔30万元。好在这位独董没有涉及投资者赔偿问题,否则可能面临更大的经济损失。
可以说,独立董事已不再是从前的“花瓶”,需要承担责任,甚至可能被投资者索赔。因此,独立董事是一份风险较高的职业。对于老年人来说,实际上没有必要承担这份风险,而且不少老年人也没有能力承担。所以,高龄老人应远离这份充满风险的职业,学会自我保护,这既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家庭的负责。
对于老年人担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问题,监管部门应从制度层面加以完善,拒绝高龄老人担任此职,让95岁的独立董事成为A股市场的历史。这既是确保独董制度有效执行的需要,也是对高龄老人的一种保护。为此,有必要从制度层面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对于年满65岁的独立董事,限制其担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数量,规定其最多只能担任两家公司的独立董事,且其中一家必须是独董本人所在城市的上市公司。
二是对于年满70岁的独立董事,规定其只能担任一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且该上市公司必须是独董本人所在城市的公司,避免其因工作需要在全国各地奔波。
三是对于年满75岁的老人,不得继续在上市公司担任独立董事。这个年龄的老人应以安享晚年为主,没有必要再为上市公司的事情分心,甚至承担法律责任和赔偿投资者。这也是对老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负责的表现。(作者系财经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