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温冲 于建平 北京报道
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其中明确提到,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是我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汽车产业砥砺前行的重要目标。
是愿景,是要求,也是目标
《华夏时报》记者翻阅资料发现,“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这一完整说法曾出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4年发布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中,其中在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中明确提到,要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此外,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在发展愿景部分曾明确表示,到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今年3月,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发布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也在总体要求中明确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目标,“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
说法不同,但观点一致,就是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愿景与要求,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要实现的重要目标。
回望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起步于2009年的“十城千辆”示范工程,始于公交车、微型电动车两大领域。彼时的目标是到2012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占到汽车市场份额的10%。最终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以约1.3万辆的销量收尾,虽然份额未能达标,但开启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征程。
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新能源汽车强国战略,明确“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从这一年开始,造车新势力入场,当时车型主要是豪华电动乘用车和小型经济型电动乘用车,成功搅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在性能、续航里程、充电便利性等方面不断提升,同时消费者对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的提高,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逐渐扩大。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突破100万辆。从2009年起步,到突破百万辆,仅用了9年的时间。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年产销量已超500万辆,距离达成100万辆仅过去约4年时间;而进一步到2024年产销量首次突破年度1200万辆,仅用了约2年时间。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海峰在泰达论坛上曾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一个新名片,也是我们出口新三样的代表。目前,新能源汽车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1500万辆大关,在全球的占比也稳定在2/3的水平。
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也表示,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超过1500万辆,随后将进入稳定增长期,年增长率下降但保有量大幅提升。到2035年,预计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2亿—3亿辆。
新能源渗透率达50%是关键阈值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入高速增长新阶段,转型升级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从2020年的5.4%,增长到2021年的13.4%、2022年的25.6%、2023年的31.6%、2024年的41%,增速非常快。2025年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960万辆,同比增长36.7%,渗透率达到45.5%。
实际上,“从今年4月开始,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已经连续多个月突破50%,我们预计这一数据全年可能突破50%的大关。这也标志着这些年来以油为主的市场,很快就会出现以电动为主流的一个历史性拐点。当然,在新的油电市场格局下,我们的政策引导也需要与时俱进。”方海峰对记者表示。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下称《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提出:“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若目标达成,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提升至4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青表示,从结构上看,新能源汽车是近年来拉动汽车市场增量的主要动力。2024年,无论是总销量还是国内销量,新能源汽车对增量的贡献率均超过100%。从市场占有率来看,今年7月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超过50%,8月乘用车零售端的市场占有率更是超过55%,提升速度非常显著。预计到2029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仍将保持较为明显的提升,未来3至5年内可能超过或接近80%。
渗透率80%这个数值,也出现在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显君口中。李显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当前,新能源汽车50%渗透率是关键阈值,颠覆进程将持续加速,再经过两年,这一数据有望达到80%。“未来15年,纯电将主导市场。”同时,李显君也提到,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引导产业避免战略陷阱,企业应聚焦核心能力建设。中国凭纯电战略实现换道超车,全固态电池+AI研发正加速替代过渡技术,唯有把握技术演进规律方能成为全球领导者。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一年,是我国汽车产业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
中汽数据有限公司清洁能源研究部部长徐树杰表示,“十四五”期间,“双碳”工作的推进,使得绿色发展已对消费者选择产生了一定影响,尽管目前还不是决定性因素,但大家仍会综合考虑成本、美观等多方面因素。绿色理念的融入,未来必将成为车企重要的竞争力体现。希望在“十五五”期间,能够真正体现出绿色溢价能力,使低碳环保成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和宣传亮点,最终在消费者端产生实际影响。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作为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跨领域技术融合的“超级载体”,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不仅是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更是推动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战略转型的关键抓手,肩负着支撑实体经济升级、融入全球产业体系的重要使命。
深蓝汽车软件开发总经理苏琳珂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已具备全球竞争力,当前应把握窗口期,依托完整产业链和研发积累,以全球化视野布局多元化技术路线,依据目标群体定位及区域需求提供差异化产品,将中国技术方案推向世界。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